为迎接即将在泉州召开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7月21日至23日,由数十位媒体记者与来自世界各国的网络内容创作者们组成的采风团走进泉州,开启一段探索之旅。英国博主惊叹于蟳埔簪花的灵巧手艺,越南姑娘在闽南古厝里辨认故乡的砖纹,千年海丝的情缘在这一刻悄然共鸣……采风团一行还深度探访了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南安市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数字化前沿阵地,见证产业创新的“泉州速度”,沉浸式感受科技创新带来的数智成果。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邱丰 王耿华 文/图

采风团参观九牧厨卫
采风团成员化身“夸夸团” 在泉州读懂“千年与未来”
“因为家庭因素,虽然之前没来过泉州,但我对这里的感情很特殊。”博主郭懳恩是在马来西亚的第五代华人,她感慨道:“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我才发现泉州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走在晋江梧林的古厝群里,那些斑驳的砖雕、燕尾脊上的彩陶,仿佛都在诉说祖辈下南洋的故事。”她说,这座城市不仅有拿得出手的优势产业和响当当的品牌,更难得的是处处充满人情味,让她“回家”的感觉更真切了,“这大概就是泉州最独特的魅力吧”。


来自越南的博主阮氏清清是第一次到访泉州,在三天的采风中,她体验了簪花,走访了多家智慧工厂和数字经济产业园。“在泉州,我第一次簪花,感觉特别惊艳。泉州的产业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将前沿科技应用在产品中,使其更加智能。所以我认为泉州是一座有深厚文化底蕴且数字化发展的现代城市。”


英国博主巴尔特·李去年曾参观过安踏工厂,这次泉州行让他对泉州的科技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用“前沿产业与历史文化相结合”评价这座城市。“科技方面,我们参观的九牧、361°、信泰等企业的智能化生产线和产品令人印象深刻;采风第一天,我们去了晋江梧林传统村落,那里的古厝保护完好,更体现了对文化传承的珍视,这点非常棒。”巴尔特・李表示,后续会将泉州之旅的内容发布在个人抖音账号。


多元视角“解锁”泉州 科技有温度文化会“发光”
光明网记者茹行止是智能卫浴的深度使用者,昨日到南安考察,他用“震撼”两个字概括全程感受。“南安数字化卫浴产业园科技感十足,处处透着人性化。平常使用智能家居,更多感受到的是便捷性,但在这里,我看到了‘健康守护’的前沿技术。之前我曾经到过泉州,通过这次参观,我深深感受到,因为有这样的一方热土,才会有这么多新兴产业。”
马来西亚博主郭懳恩则从情感连接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体验:“泉州的企业家将人文温度注入产品和品牌中,让我深刻感受到这里不仅产品温暖,人更温暖。这种独特的人文气质,让泉州的产业发展有了不一样的底色。”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采风团成员,从历史文化、前沿产业、人文温度等多个维度,勾勒出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科技与文化共生的鲜活泉州形象,也让“数智海丝”的魅力在多元视角下愈发闪耀。
记者手记
古厝“说”往事 数字“写”新篇
蟳埔阿姨指尖翻飞,将四季繁花簪进外国博主发间;闽南古厝的红砖纹路里,越南姑娘认出了海丝贸易的共同记忆,马来西亚华人博主读懂了祖辈下南洋的乡愁密码。转身走进数字经济产业园,智能生产线正以毫米级精度编织未来,5G智慧工厂里的传感器将千年古城的创新心跳实时传向世界。
三天泉州行,像翻阅一本立体的“海丝图鉴”:左手是燕尾脊上的彩陶在诉说过往,右手是半导体集群的芯片在计算明天。这里的数字经济从不是空中楼阁——2024年泉州市数字经济规模突破7000亿元,产业数字化连续5年领跑全省,AI让光子技术叩响国家协同创新的大门。更难得的是,泉州的数字化带着“人间烟火”:九牧的智能马桶藏着“健康守护”的贴心,361°的智能跑鞋印着闽南人“爱拼敢赢”的韧劲,企业家们把乡愁、匠心、人情味,都编进了数字产业的基因里。
当古厝墙上的二维码“唤醒”百年故事,当簪花技艺通过直播走向世界,这座城市早已把文化底蕴变成数字化的“源代码”。即将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恰是泉州的一次精彩亮相:在这里,传统不是数字的对立面,而是创新最深厚的土壤;科技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让文化“活”起来的翅膀。(邱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