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场景“双轮驱动” 郑州航空港加速打造人工智能之城

时间:2025-05-20 08:03:00

□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凌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远怀

2025年5月20日《河南日报》09 版

当河南空港智算中心的服务器闪烁着蓝光工作时,顺丰速运郑州园博中转场一辆辆AGV无人智能电动叉车正快速精准地搬运货物;当富士康灯塔工厂的AI热控预测系统在黑暗中不停工作时,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智能医学研究所的医疗AI系统正精准、高效诊疗……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这些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正不断被写进“打造人工智能之城”的现实。

河南空港智算中心监控中心

就在不久前,郑州航空港还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合力打造科大讯飞产业生态基地。在人工智能领域,郑州航空港已吸引了上海卓益得、新华三、腾讯云等数十家创新企业入驻。

通过政策引导、产业集聚、算力支撑和场景落地,近年来,郑州航空港构建起“数据为基、场景为脉、算力为翼”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在这片创新热土上,人工智能不仅改变着生产方式,更在重塑城市未来。

郑州航空港人工智能双百场景应用发布,龙芯智算生态启动,统信软件、金山办公、龙迈科技、众诚科技等一大批信创、人工智能方向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5月15日,在2025河南省信创与人工智能新质发展大会上,郑州航空港可谓收获满满。

5月15日,郑州航空港区中原信创谷、郑州航空港区信创产业协会揭牌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徐聪 摄

未来,龙芯中科将以自主研发为动能,助力郑州航空港产业基地创新建设,加快集聚生态企业、推动信创适配落地,促进信创智算协同突破,为我省打造“中原信创高地”和“中部算力枢纽”不断赋能。

人工智能双百应用首批G端、B端场景也在大会上正式发布。郑州航空港区财政金融局、发展和统计局、科技工信局、建设局等11家单位发布了政务场景应用智能体。郑州大学、郑州航院、中电郑州、郑州数智科技集团等高校、企业集中发布了面向财务审计、数据治理、智慧法审等细分应用领域的智能体。

聚焦算力、大数据平台、安全智能体、数字人研学、AIGC应用中心、AI人才培训、机器人7个方向,河南空港智算中心与鹏银数据、科大讯飞、新华三、腾讯、百度等12家企业正式达成合作,现场集中签约。

5月15日,河南空港智算中心与鹏银数据、科大讯飞、新华三、腾讯、百度等12家企业集中签约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徐聪 摄

此外,作为本次发布的支撑平台公司,河南空港数字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空港数字公司”)正在布局开发落地一百个G端场景智能体应用和一百个B端场景智能体应用的“双百工程”。该公司副总经理魏文普介绍,这些人工智能大模型将推动政务服务和企业管理更好地“链接”AI,在“善政”“惠民”“兴业”等方面,实现业务全面提质升级。

全省人工智能新质发展大会选择在郑州航空港召开,一系列政策措施及产业落地成果对外发布,彰显出郑州航空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强磁场”效应,更展现了郑州航空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劲发展势头。

算力基础设施作为算力的载体,对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赋能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郑州航空港,被誉为人工智能“发动机”的算力,也正如火如荼地建设。

河南空港智算中心机房

走进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智算中心——河南空港智算中心,一排排显示器闪烁着蓝光,为大模型训练推理提供“超级引擎”。不久,河南空港智算中心万P(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浮点运算能力)算力集群项目将投运。

河南空港智算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万P级算力将大幅缩短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周期,加速自动驾驶、生物医药、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创新应用落地,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河南空港智算中心由空港数字公司牵头建设,采用“多元异构+弹性扩展”架构设计,支持CPU、GPU及国产AI芯片混合部署,单集群可承载超万张加速卡协同计算,通过动态资源调度技术实现算力利用率最大化。

河南空港智算中心

同时,空港数字公司与郑州大学共建“大模型创新应用研发中心”,紧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依托智算中心超强算力与高校科研优势,聚焦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等场景开展联合攻关,通过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方式,完善“科研团队驻场研发—企业场景实时反馈—模型迭代小时级部署”闭环体系,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此外,郑州航空港还同步规划建设了河南空港智算中心的一、二、三中心,各配备30000P、30000P、50000P算力,规划总算力规模超10万P。该中心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中部最大、国内领先万卡算力集群,具备承接和处理万亿级参数大型模型训练任务的能力,有效填补河南省在超大规模智算中心方面的空白,在郑州航空港形成数据集散高地、大模型平台高地、大模型应用示范高地、人工智能企业汇聚高地。

河南空港智算中心

“我们正以智算中心为底座,构建涵盖算力、数据、算法、培训研学、数字人、孵化中心、机器人等全产业链生态,争做中部最大、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助力郑州航空港打造人工智能之城,算力之都。”魏文普说。

不仅是算力基础设施,在郑州航空港,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已经俯拾皆是。前不久,我省发布首批13个人工智能行业赋能中心和53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郑州航空港便有3个场景(中心)位列其中。

位于郑州航空港南部的河南省医学科学院,负责河南省人工智能行业赋能中心医疗行业领域。

河南省医学科学院

在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智能医学研究所,多模态智慧远程医疗平台已经实现了病理检测在全省大多数县级医疗机构的覆盖,并与全省20家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心电、影像、病理数据的互联互通和AI辅助智能诊断。

“以肺结节AI辅助系统为例,通过肺部CT影像AI诊断,我们的系统肺结节AI检测算法模型的准确率达95%以上,该算法能够检测出所有结节并进行标注,自动分析结节的恶性程度同时给予提示。”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智能医学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说,肺结节AI辅助诊断系统部署了“人在回路”模块,算法模型通过不断被高质量数据喂养、持续学习,自动诊断结果的准确率能够媲美经验丰富的医生诊断水平。

多模态智慧远程医疗平台

未来,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智能医学研究所将协同省内各级医疗机构,解决现有医学研究缺少真实数据支撑、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共享困难等系列难题,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采集中心、处理中心、AI开放服务中心,打造面向医疗行业提供人工智能垂直应用的公共服务平台。

不仅医疗,在富士康“灯塔工厂”内,AGV无人车穿梭运送物料,AI质检系统以毫米级精度筛查瑕疵,5G全连接生产线实现“熄灯生产”。而该车间内应用的智焊通AI热控预测系统,已经入选首批河南省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

富士康郑州科技园“灯塔工厂”

就在前不久,郑州航空港同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签约,科大讯飞产业生态基地正式落地郑州航空港。

该项目将打造集科大讯飞智慧建筑业务总部、产业加速中心河南总部、讯飞人工智能河南产业赋能中心于一体的综合型产业生态基地。其中,科大讯飞智慧建筑业务总部将在郑州航空港开展城市数字化、园区智慧化和建筑智能化等创新业务,持续创新智慧城市运营运维模式,大范围、深层次推动数字化协同发展,开展建筑、园区、社会治理等行业大模型训练及应用,并逐渐将该服务推向全国。

“选择郑州航空港,我们看中的是这里的算力资源、市场资源、人才资源。”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郑州航空港有万P算力智算中心、百余个产业园和众多科研人才,能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科大讯飞产业生态基地正式落地郑州航空港

拥有充足的算力保障、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坚实的智力支撑,让郑州航空港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目标很“硬核”:预计到2027年,郑州航空港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要突破150亿元,在多个重点领域打造多个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典型案例,培育人工智能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打造行业龙头企业2—3家,汇聚人工智能企业100家以上,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城市+AI”应用场景的新高地。

如何更好实现这一目标?郑州航空港也给出了答案:近期郑州航空港出台了《郑州航空港区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共制定18条具体支持措施,涵盖数据要素、算法创新、大模型开发应用、智能机器人发展、产业集聚发展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富士康M区智能仓储基地

该《措施》提出,要加强产业生态优化,推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郑州航空港还将加强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宽松和便利的政策环境。

此外,《郑州航空港人工智能之城三年发展行动方案》还计划通过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之城”。

未来三年,郑州航空港将强化基础底座赋能,加快产业集群培育,构建综合服务体系,深化行业应用示范,提升智慧城市承载能力,集聚企业、人才、项目、创新平台等资源,促进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加快打造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之城”。

郑州机场

“未来,郑州航空港将以场景应用牵引技术创新,集聚企业、人才、项目、创新平台等优质资源,推动建设智算产业先导区。同时,还将加速推进产业升级,借助人工智能实现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全域孵化、全城应用、全面赋能。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之城’,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政策扶持到企业集聚,从算力基建到场景落地,郑州航空港正以“组合拳”方式,推动人工智能从技术概念走向产业现实。在这里,人工智能不仅改变着工厂、医院和物流,更在重塑整座城市的竞争力。随着更多创新企业的加入和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郑州航空港的“人工智能之城”梦想,正一步步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