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丽珍
特别感谢
杭州市北塘河小学老师
骆凯祺 蔡敏霞 莫筱晖 叶韫瑜 赵璟溪 戚丹丹 徐佳栋
●孩子的小烦恼
1、四年级女生小吴:一到暑假就要学钢琴、游泳,妈妈把别人拿奖挂在嘴上,搞得我压力很大。兴趣班不是为了培养兴趣吗?老是要出成绩,我都不想学了,该如何反抗?
答:兴趣班的核心是培养兴趣,而不是一味追求成绩和奖项。
首先,先给自己 “松绑”,别把压力藏起来,试着把烦恼说出来,偷偷给自己打气。
接着,要学会跟妈妈沟通,注意要选择妈妈心情好的时候,不要用“你不要逼我”这些话语,最后,跟妈妈商讨出一个折中的方案,让兴趣班变回“有趣”的,也可以找找小帮手,比如让爸爸一起帮忙,也可以悄悄写信告诉妈妈。
2、六年级男生小陈:一到假期,就变成了爸爸妈妈的"免费保姆",每天要带妹妹,有时间还要做家务,感觉自己的时间全被占用了,觉得不公平却又不敢抱怨。该怎么办?
答:老师知道,你们放假在家,真的做了好多好多了不起的事情!像个小太阳一样照顾弟弟妹妹,陪他们玩、给他们讲故事;像个小超人一样帮家里擦桌子、收拾玩具,爸爸妈妈心里一定暖暖的,老师也特别特别为你们骄傲,这么小就能承担起责任,真的很棒。
但是,老师的小耳朵也听到了你们心里悄悄藏着一点点小委屈。
老师要告诉你一个重要的秘密:有这些感觉,一点儿都不奇怪,也一点儿都不“坏”。
想有自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像小树苗需要阳光、需要喝水一样,是特别特别正常、特别特别重要的事情。一个又累又委屈的小帮手,时间久了,小太阳的光芒也会变暗的。所以,老师教你一个小小的“魔法”——“勇敢暂停键”: 当你觉得累了,或者特别特别想做一件自己的事(哪怕只有15分钟),深吸一口气,像按一个神奇的“暂停键”,然后看着爸爸妈妈的眼睛,认真地说:“爸爸妈妈,我照顾弟弟妹妹玩了好久积木,我现在感觉有点累,我想去画完那幅画,我能休息玩一会儿吗?”
记住,说出你的需要,不是抱怨,是勇敢。
如果心里的小委屈还是像小乌云一样飘不走,一定要记住:可以把它画在你的“秘密心情画本”上,画完小乌云可能就飞走啦。
3、三年级女生小甜:不出意外,暑假爸爸妈妈会把我“扔”到爷爷奶奶家。那里没有朋友,生活也不习惯,我想留在自己家,找小区的同学玩,但这样就给爸爸妈妈增加了麻烦,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答:我懂你想在家玩又怕麻烦爸妈的心情,这很体贴,同时也理解爸爸妈妈的安排,我们可以用“解决方案”代替“抱怨”。不妨试试这样:
1. 好好说:“爸妈,我爱爷爷奶奶,但怕那边没朋友、不习惯。我想留家里,保证安全完成作业,和小伙伴约好时间玩,可以吗?”可以主动制定计划:展示你的时间安排(学习、运动、娱乐);证明你能照顾好自己:比如会简单做饭、按时完成作业。
2. 提方案:“或者邀请爷奶来住?我先去两周再回家?”
通的关键是让爸妈看到你的“独立”和“规划能力”,而不只是表达不满。试试用理性的方式提出建议,他们会更愿意考虑你的想法。
4、初一男生天天:假期妈妈管得很严,作息、饮食都要按照她规定的来。比如她想让我多吃点、多运动,可是我担心假期长胖,也怕户外活动晒黑,开学要被同学嘲笑。该怎么跟她沟通?
答:担心被同学嘲笑。其实,你和妈妈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她关心你的健康,你关心自己的形象和社交感受。关键是如何找到平衡点。试试这样沟通:
1. 感谢+担心:“妈妈,谢谢你关心我健康。但我有点担心吃太多会胖,怕晒太黑开学被笑。”
2. 提想法:“我们一起定个计划好吗?比如选我喜欢的运动(游泳/室内球类),吃多少我自己盛?这样既健康我也舒服。”让妈妈看到你有自己的规划,而不是单纯拒绝她的要求。
●家长的小担忧
1、五年级家长张先生:放假在家,孩子基本是老人带。隔代养育存在过度宠溺的问题,比如无限制吃零食、纵容玩手机。老人带娃本身已经很辛苦,该如何沟通才能避免家庭冲突?
答:建议您这样与老人沟通:首先真诚感谢他们的付出,可以说“爸妈带孩子辛苦了,孩子总念叨您的好”。理解老人体力和精力有限,用手机或零食安抚孩子是无奈之举。沟通时避免指责,而是从孩子健康角度出发,比如“老师提醒孩子最近视力下降,咱们一起想想办法”。可以制定简单易行的规则,比如设置“健康零食篮”、用定时器控制屏幕时间,让老人容易执行。
开家庭会议时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由老人担任“监督员”。当孩子有进步时,及时告诉老人“多亏您最近控制零食,老师都表扬孩子进步了”。
如果老人偶尔心软,也不要批评,可以说“没事,明天我们再试试”。
记住,沟通的核心是让老人感受到被尊重和需要,用合作代替对立,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
2、三年级家长朱女士:从放假开始,就提醒孩子暑假作业早点做完,可以留出时间旅行或者休息,但是她总以老师说每天写一点为借口,不肯多做一点。该拿她怎么办?
答:首先理解孩子想按老师要求“每天写一点”的心理,这说明她重视规则,值得肯定。
可以和她一起制定更具体的计划,比如把作业分解成小目标,完成后给予适当奖励。
同时,用可视化方式激励她,比如做个进度表,每完成一部分就贴颗星星,集满后可以兑换小愿望。
要让孩子感受到提前完成作业的好处:“如果这周能多完成一些,周末爸爸妈妈就带你去图书馆选本新书”或“早点做完就能安心去旅行了”。过程中要避免批评,多说“今天比昨天多写了一行,真棒”,用成就感代替催促。
记住,培养时间管理能力比赶作业更重要,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会合理规划,而不是单纯追求速度。
3、四年级家长冯女士:假期里,同小区的小朋友会互相串门,女儿老是带一个女生来家里,一待就是一天。女儿能交到朋友我也很开心,可要伺候别人家的孩子一整天,心里又有点压力。有什么好办法吗?
答:可以引导两个孩子制定假期计划,比如上午学习、下午自由活动,培养孩子自主安排能力。
试着和孩子商量,约定每周固定天数邀请朋友,或轮流去对方家里玩。这样既能保证孩子友谊,也能适当减轻您的负担。
4、初一家长汪先生:暑期“烧钱”压力很大,夏令营、兴趣班、旅游……各种开销远超预算,想省点钱又怕孩子假期体验不好,该如何平衡?
答:理解您暑期的经济压力与对孩子成长的担忧,其实高质量假期不一定要高消费:
1.可利用社区资源,如免费图书馆、博物馆、公益兴趣课堂,既拓宽孩子视野又节省开支;
2.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像当社区志愿者、学习家务技能,在实践中成长;和孩子一起制定假期计划,把家庭周边游、亲子阅读、科学小实验等低成本活动安排进去;
3.引导孩子理解家庭情况,让他们明白,假期的快乐与收获,和花费多少并无绝对关联,共同创造充实又经济的假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